台中市環中路走一圈│40.48公里│10小時(編輯中)
這項計畫大約2個月前想到身為台中人生活在台中市,應該把台中市走一圈,為自己人生留下記憶,試看看走一圈要花多久時間,所以尋找一條台中人相當熟悉的路走一圈,直覺就是每位市民耳熟能詳-環中路,這條路是臺中市的重要城際道路之一,台中生活圈2號道路,幾乎繞了台中市市中心一圈,網誌上有人騎單車過,好像沒有試過用徒步寫成網誌,在台中市區走,沿途補給及交通便利,若有什麼問題隨時放棄,改變計畫也比較容易,全靠意志力能不能走完全程,我決定找個好天氣,說走就走馬上出發與Google 地圖人算出的參考時間是否相同(扣除休息),寫成文章分享給以後有心想走環中路一圈的人參考一下,或是想參加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練習的路線,能不能適應長時間徒步的耐力。
看了Google地圖及實際走的過程,環中路須接上一小段大里區環河路剛好一圈,到了南區復興路一段環中路高架橋,因目前還沒有設置人行道,無法直接走環中路高架橋,須腰繞至太原車站再轉進環中路,走到台灣大道高架路段也沒人行道,也要腰繞到黎明路再轉進環中路,到了慈濟醫院須進入醫院旁停車場走出後門會接上環中路高架橋下,僅這三個位置走的路程特殊,將來這三個地方市府或許拿經費增建人行道便民也不一定,目前就依徒步可通行的方式紀錄。當然若你是選手級、愛慢跑的人、騎單車、滑輪、滑板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繞一圈,人生一次見證台中市走一圈紀錄。
我決定挑選出發位置為太平區順祥公園,主要原因離家比較近,後來發現從太平山區出發時日出,剛好背著太陽走避免正面日曬,照著灰色色塊走免於一路曬到太陽,正中午難於倖免日曬,從環河路轉進環中路開始側面曬到太陽,靠右走比較順路難免會曬到太陽,到太原車站相對時間僅約早上9-10點左右,還不至於太熱,到環中路四段後,綠葉成蔭的路況居多,過了到台灣大道時是可以走到對面躲太陽,因為太陽已經準備西邊下山,大部份沿途的房子都遮住,走到環中路一段與中潭公路叉路以夕陽已經在後面了,這時須要切到右邊,因為環中路之後會遇到旱溪走高架橋,人行道在高架橋的右邊,接近後面幾乎沒有日曬問題,但還是看每個人休息時間及腳程而定,若一圈10小時,每小時休10分鐘,11小時40分鐘走一圈,早上5點開走16:40分可能走完一圈,但人會越走越累也沒力,加上炎熱氣溫下,改為每小時休20分鐘,200分鐘約花費13小時33分鐘,18:33分鐘走完一圈,準備好料餐廳慶功宴,也可以選擇最近的台鐵站起走,萬一走不動改搭台鐵回到起點,台鐵大慶站與台鐵頭家厝站離環中路相當的近,市公車交通網也可以選擇,至於化粧室及補給品,環中路旁都有加油站及便利商店,這點不用擔心,一般不斷的冒汗排毒最須要的水的補充,我光是水就喝了3500CC(忘了含梅子),在市區走路就是悶熱,加上全程戴口罩悶到難受快要缺氧虛脫,還好偶爾有風,戴的透氣口罩,一個人獨走幾乎沒有跟我一樣瘋狂,跟在山裡一樣。
鞋子部份很重要,我原本要穿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走全程那雙涼鞋,後來想改訓練鞋走看看,因為白沙屯媽祖進香體驗3天2夜穿訓練鞋走的相當的快好走,沒想到這雙訓練鞋結果雙腳起水泡外,還腳麻腫脹,走到一半就慢慢跛腳,另外走了1/4右腳鞋底完成分離,還是硬走到底,建議要穿透氣輕量化的鞋子,不能太舊免得跟我一樣鞋底脫離,水是相當重要,沒辦法一次背那麼多水,環中路旁的都有便利商店可以補給。
早上04:50從家裡出發,買份早餐隨便吃一吃來到這裡已經05:25,天色也慢慢漸亮(現場比照片還暗一些),比預期時出發05:00晚了半小時,但睡足熟睡6小時。
機車放好,走到預計的起點順太平區祥運動公園準備出發,星期日路上的車子及民眾並不多,空氣還蠻清新。
來到預計的起點準備出發,手腳活動拉一下筋,05:35正式出發,準備環中路走一圈紀錄。踏出第一步,開始重新把台中完整看一遍,收入腦海裡 ,當我們來到預計的起點準備出發,手腳活動拉一下筋,05:35正式出發,準備環中路走一圈紀錄。踏出第一步,開始重新把台中完整看一遍,收入腦海裡 ,當我們開始有記憶 ,開始會走路這一天 ,重新認識我們生長的台中市,對我來說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因為生活的忙碌,這些路線都非常熟悉,但僅都是快速通過,卻不知道隱藏著前所未見的景致,讓我開始沉思,希望有一天用走看見臺中市每一個角落,或許也因為走得慢,看得景致讓人驚喜,深深刻畫在心底,成了這一輩子的回憶錄,台中走一圈,我覺得也算是一趟徒步旅行,而且還相當耗體力,而我告訴我自己,想到就去做,今天不做,以後也不會做,無常的人生,把握生命。
今天的目的是要實際測試環中路一圈大約要花多久時間?有沒有辦法走完全程?我算蠻耐走了,只要沒有很大的狀況,過往的登山一路紀錄都會走二~六趟去平均值,這次也會走二次來算出平均值。
從順祥公園出發一開始都在環中路上,伴隨的是旁邊台74快速道路的高架橋。
省道台74線快速公路會在大里區轉向霧峰區再從烏日區進入台中市,這條並不是O字型路線,屬於U字型路線,所以開上台74號要繞台中市一圈,可能中途下到大里區環河路開到烏日高鐵附近在開上74號,還好的是環河路路寬車輛不算多好走。
這條台74線為「東西向快速公路-快官霧峰線」,又稱「臺中環線」,是台灣東西向省道快速公路之一。是臺灣最長的環狀快速公路,全長37.841公里,是全台唯二起點與終點皆為同一公路的快速公路。
隱約看看到了太陽阿伯從山的那邊緩緩的升起,他似乎精神奕奕的正式照亮整座城市一天的開始。
大約走了半小時轉進東區六順橋,過橋後左轉環中東路五段。
暫時與環中路分道楊鑣,過橋後沒多久又走在他的橋下匯合,倒是發現從太平區出發有個好處,太陽都在你腦後,曬不到正面臉,正好背對著陽光走,不會一路曬得滿臉紅通通。
旁邊是東區的東昇橋,橋下是旱溪 ,旱溪之名乃因流量受雨水支配,在乾季時常呈乾涸狀態。
轉進環中東路五段,路相當的寬敞,74號正在眼前 。
經過一座廟,因為單純繞環中路一圈,非廟宇進香遶境,所以默默走過,內心總是出現>>進喔~進喔....聲音 。
夏天的早晨天氣還算蠻清涼,戴上透氣的口罩剛開始還好不會覺得悶熱 。
太陽阿伯升上半空中,表示今天天氣還不錯 。
環中東路五段路旁有設置人行道,有的寬敞,有的不算寬,這可能是某些路段不夠寬敞容納車來車往的寬度。
到了住宅區大家應該都還在睡夢中。
來到德芳南路,大里區市民最熟悉的一條路,是大里區的重要道路之一,連結台中市南區,為臺中生活圈三號道路之一部分,全路段位於大里區內。
環中東路與德芳南路這條路也算是我的生活圈之一,一周一到二趟。
我幾位高中要好同學也住這附近,但出了社會就四農工商沒有再見面了。
往左邊展望可以看到南投的九九聯峰,在國姓鄉將九九峰登山步道整建開園活動,我也看到活動就跑有去參加,人還蠻多的,整體來說步道不算長,爬升高度也不算高,也非走到至高點,算是孝親親子步道,但沒有樹陰要帶陽傘防曬,可能要秋冬去走才適合。
左上是台74線,只有重車才能上,一般單車及機車不能上。
續行來到大里最重要的一座橋-大里橋。
號稱最寬跨河橋樑保持者大里橋,共有12條車道,其中三條走外環通霧峰草屯,於民國85年完工,是霧峰大里區往來台中市區最重要的交通動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里橋前後天氣變化,往靠山區霧峰方向下起雨,到往台中市區過了大里橋卻慢慢變小,這座橋二邊天氣轉變不小,我也曾經遇到對面下,這邊沒有下的情況。
續行環中東路,現在來到了七段,後面除了大里工業區外就是田園風光了。
這四周都是工廠林立的工業區,台47線依然伴隨著。
親自靠著雙腳慢慢走看得細,才知道高架建築的壯觀,建築工法的堅實,往往我們都是呼嘯而過。
這些都來自於建築工人日以計夜辛苦完成,加快都會的交通流暢,改善市民生活便利性,道路的開拔,讓城市生活圈縮小,繁榮了偏鄉,均衡了都市發展,沒有這些道路工人,生活依然平淡不變。
地上出現環河標示,我蠻多次看見假期一到不少單車族也選擇這一條騎車,或許是一條蠻熱門的單車路線。
沒多久過了工業區後74號開始往霧峰區方向轉進去,地面上開始是環河路路段,開車若要往烏日方向繞台中市一圈,要下到平面道路走環河路。
來到台中市比較沒有高樓房舍的田園區,現狀還保留一望無際的田野,但日後農夫找不到子女接班耕作,可能就賣地後的錢,子女分一分,就開始退休生活,這裡變工廠或是住宅大樓獨棟別墅,這裡也發現不少田中央出現工廠的景象。
續行環河路,溫度也越來越高,口罩裡都是汗水,些許的不舒服,還好有多帶口罩替換。
因散步輕鬆走,也沒有爬升,腳步依然順暢沒有疲憊狀況,目前狀況還OK。
早晨氣溫還不算熱,背著陽光走還好比較不會曬成勞工黑。
遇到加油站,自己為自己加油,沒問題,謝謝替我打氣。
加油站可以上廁所的地方,若你們尿急可以選擇加油站及廟宇或是便利商店。
我以日常生活的腳步速度前進,主要想紀錄走環中路一圈大約須要多久的時間(扣除休息)。
目前都走在大里區的環河路上,這條路偶爾騎車過,一般會騎這裡是要去打壘球,往烏日方向有二座壘球場,所以不陌生。
來到中投公路,台中人耳熟能詳的一條快速道路,往南投快速便利的一條路,取代了大里往南投的那條台三線。
在都市徒步健行,幾乎都是平路,沒有像登山有爬升陡上的路段 ,累的程度不一樣,都市會比較悶熱,長距離健走體力一樣慢慢衰退,登山總覺得森林散發的芬多精,一直讓你提神,都不會感覺體力下滑,我幾次睡2-3小時就去爬山,回到家精神還一直很抗奮。
經過了田園風光,慶幸建商還沒有在裡蓋一堆大樓或是工廠,還能眼見都市中還有稻田景觀。
續行看見了加油站。
經過一座廟,雖然我在遶境台中,今天的行程非進香之旅,所以沒有進喔~進喔~的方式入廟參拜。(但我也在廟外雙手合十拜一下)
續行 在環河路上,大里溪伴隨著,而大里溪最後流入烏溪進入台灣海峽,出海口是台中發電廠旁邊。
來到一座蠻特別的建築物。
烏日區五張犁抽水站,功能是擔心低窪地區積水成災,因為僅臨大里溪,若遇到外圍環流夾帶龐大的雨勢,溪水爆漲衝入路面造成週邊道路及房屋淹水,在梅雨季或是颱風天市長都會前往視察。
烏日區五張犁抽水站前方正好來到環中路七段,環河路路段結束,開始走進環中路,環中路共有九段,最後會接上彰南路五段,我騎過那裡幾次,溪尾大橋的壯觀及一望無際田園風光蠻美的,主要去參觀一家獨立書房-烏日羅布森書蟲房,相信有些人去過,那裡有點像離開都市叢林,絡繹不絕的來往車輛,找一個讓你清靜心靈的地方,確實在台中的邊緣有這麼一座書房,可以讓你享受半日悠閒時光,喜歡閱讀的市民可以前往參觀並有餐點,已經開了8個年頭,卻因疫情關係及不能內用中央政策,於2021年16日公告將搬回台中市了。
右轉開始環中路七段路段。
走了2.5小時在這裡稍微休息一下再出發,調節體力補充水,因為準備正式要走一條完整的環中路路段,這裡在橋下吹風休息還算舒服,以蓄勢待發的心情在此停留,期待接下來的路能欣賞更多從未見過的台中市角落景致。
沒想到意外發生,訓練鞋底直接爆裂,好顯不是大甲媽祖進香,在都市隨時都可以更換及放棄計畫,這也給了我經驗,長距離健行,鞋子不能穿太舊,選擇透氣腳掌才不會腫漲,輕量化負擔小,平路比較少有山境高高低低坡度及碎石區,穿一般慢跑鞋或是健走鞋都適任,多花一點錢買好一點點的鞋子比較耐用,我承認我這雙是特價品,可能店家銷不出去放太久而脫膠,真的發生一點也不意外,這時爆裂我該打消計畫改天再來紀錄回家好了,畢竟我才走了四分之一。
經過15-20分鐘休息及思考,我決定扯下鞋底走到太原車站看看,看能不能適應一隻沒有鞋底的鞋子,走的狀況若真的不行,就搭火車回到台中火車站,再走去牽機車。
一開始不太能適應,走起來一高一低好像長短腳,後來走10幾公尺後逐漸開始適應了。
慢慢適應後,雖然腳踩到落地的果實會刺痛一下,還是想堅持走下去的心情,在都市走到哪算到哪,隨時放棄都沒問題,走不動搭公車搭火車,叫親朋好友來載,遍地開花的便利商店吹冷氣填飽肚子,若是在登山,關門是最重要的想法,摸黑下山可能迷路又失溫蠻危險。
來到環中路高架橋下,行人可以走右邊的路那裡有行人高架橋。
走到底會發現一座行人走的天橋。
後來發現環中路行人天橋只有這裡與潭子區環中東路一段也有天橋共二座,環中路六段(太原車站附近)及台灣大道與環中路二段都要腰繞,目前是這樣,未來就不一定了。
走上了高架橋感覺特別不一樣,旁邊的機車與車輛一輛輛呼嘯而過,感覺自己不是騎車,怎麼走上高架橋,自在走上這裡是有點驕傲(哈)。
往前走準備下高架橋了,短暫的驕傲也滿足我的虛榮。
下高架橋繼續接下來的路,過了幾年這裡應該又變成高樓大廈或是公園綠地也不一定。
離開了青山綠水房舍不多的大里區環河路,走到烏日區,從這裡開始轉變成了大樓林立的繁榮街景,眼前是我們日常所見的都市景象。
環中路的寬敞,駕駛人可以快速抵達目的地,成了台中市民最重要的一條道路。
來到了復興路與環中路口,右轉往台中市火車站,左轉往彰化市區或者是台中海線。
繼續踏著腳步往前走。
來到了環中路高架橋,目前未設置人行道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