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七雄老四 【波津加山】(大雪山線)|布條找路訓練場|2021/1/24(爆圖篇)
時間僅供參考,請自行斟酌增減時間及加入休息時間。
波津加山,海拔1772公尺,三等三角點No.6583,中部中級山「谷關七雄」中的老四,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大甲溪北岸,坐落於雪山西稜於鞍馬山向南延伸之稜脈,山勢峻峭,為鞍馬溪與稍來溪的分水嶺,谷關登山口剛好鄰近著名的谷關溫泉風景區內。波津加山有二側登山口,熱門傳統登山口在谷關梢來步道至高點涼亭旁(南側登山口),另一條比較冷門,位置在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43K小木屋下方登山口(北側登山口),這條波津加山國家級步道原為昔日為台電保線道路,早期伐木年代,大雪山林場(現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所須電力,從谷關青山發電廠行經波津加山一路拉電線供輸電力至大雪山林場,工程算耗大,因此沿途都能看見倒臥的老舊木製電桿及固定用鋼索,目前林務局波津加山步道規劃維護僅從谷關至波津加山三角點,波津加山到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43K小木屋區,還未規劃施作步道,目前全靠熱心山友及登山社團沿途綁布條辨識方向,我自己第一刷靠著步條找路還算清楚,約2小時就抵達三角點,經過一個月內走了三趟拍攝紀錄,並詢問首次攀登這條路線登山客二名,共通的答案是路跡清楚,只是有些路段對某些首登新手山友,還是不容易辨識方向,還是須要熱心的登山社團增加布條或是製作指標牌。
時間僅供參考,請自行斟酌增減時間及加入休息時間。
這條山徑目前林務局還未規劃為國家級森林步道,所以沒有步道施工, 山境比較大自然原始(請把握機會,以後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工設施),是一條布條找路訓練場,喜歡尋找刺激增加膽量的山友有福了,對於以後即將中央山脈大縱走或是冷門山是一處最佳行前訓練的地方...
時間僅供參考,請自行斟酌增減時間及加入休息時間。
登山口位置在大雪山43K遊客中心下方森林浴步道旁,從遊客中心右側柏油路一條往小木屋的石階梯小境(5分鐘路程開始算起,每個人腳程不同請自行加減時間),走到下方柏油路,遇到餐廳左轉,行經大雪山賓館直走,賓館門口約走10秒發現右下方一間617號房的獨棟木屋,往木屋前進石階腰繞,在往木屋門前旁石階往下走,大約30秒可抵達森林浴步道,登山口在森林浴步道旁,現場有有標示往遊客中心製作的波津加山指示牌,很好辨識,登山口到大雪山220林道,三趟時測幾乎都是25分鐘可以抵達,須靠眼力探望「登山布條」,與地上足蹟辨識方向,大雪山往220林道山友開出來的路中間有二條,其中來回走靠右邊走直下比較順也快,也是最多人走的路線,另一條比較少人走,不建議新手走(我走到差一點迷路),出220林道後須左轉,步行約2分鐘抵達右邊一顆高大百年大樹前,準備拉繩下切往波津加山,一路都是巨大倒木,這裡以前應該是伐木區,接下來的山境幾乎都會與廢棄木製電桿及固定用鋼索伴隨,走到了相當優美的相思林隧道(約海拔2000公尺),差不多四分鐘抵達第一座廢棄的工寮,220林道到波津加山整條山逕最高點),工寮腹地不大但景色優雅,可以做短暫休息的地方,旁有一處可以展望東卯山及白菇大山山景區,接下來準備一路下切,剩62分鐘就能抵達三角點,過程再走8分鐘會遇到一顆大巨石旁走過,約再走20分鐘會遇到2分鐘雜草區,過了雜草區路就越來越明,大約16分鐘可以抵達第二座廢棄工寮,第二座廢棄工寮幾乎等於抵達波津加三角點,只要再走2分鐘就抵達三角點,假日人多時工寮就能聽到登山客的聲音,從大雪山往波津加山,高低落差僅505公尺,比谷關上來高低落差約1千公尺,整整少了一半,相當輕鬆撿,谷關線來回時間需7~8小時,大雪山線約4.5小時,也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重口味的登山社團,他們一日登山的路線走上6點起登從谷關上到大雪山森林遊樂區43K遊客中心吃中餐,再原路回程,約8-10小時回到谷關,也有人出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再踢林道17公里至31.2K屋我尾山再下到麗陽登山口,最後搭客運或是攔車回谷關。
南北二側登山口比較一下CP值,列出我所觀察特色,谷關線除了溫泉、客運班次多、免門票(大勝)、餐飲店多勝出,若是單抓波津加山,大雪山線比較輕鬆、也可以順抓屋我尾山,分別是來回約5小時的波津加山與來回2小時的屋我尾山,或者是網美山-台灣最美的中級山【鳶嘴山】,秋冬賞楓小百岳【稍來山】,媲美溪頭的【橫嶺山木馬古道】,山林景色相當優美的【長壽山】(肥棟山),都是超人氣名山,爬完還可以看雲海夕陽,二天一夜來說我會選空氣充滿著芬多精透清涼舒暢、壯觀山林美景的大雪山森林小木屋,還有看見不怕生的野生動物,天天上演覓食秀,小朋友看了很開心,加上山靜可以沉澱心情,比起人多熱鬧的谷關,有著不同的旅遊心境,大雪山假日也有客運班次(僅開假期,一日二班),若要泡湯,自己去藥妝店購買日本各地名湯溫泉包,倒入浴缸也可以在臺灣享受日本名湯溫泉,泡湯以10~15分鐘為單位,因此也不能泡太久,大雪山林道或是大雪山森林遊樂園算是夏天避暑勝地,冬天不會特別寒冷的渡假勝地,過年前這一天特別去問遊客中心過年期間有沒有房間,櫃台說全都滿了,初三再爬一次這條路線,確實遊客相當的多,台中市民持證件門票半價,年長者也有門票優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不時有辦理對其他縣市遊客有門票優惠活動,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也有委外餐廳與商店,入住大雪山也有提供早晚餐,有些遊客也會自備自己喜歡的東西料理,到東勢市區僅50分鐘,東勢市區生活機能幾乎與大都市接軌,知名聯鎖店都進駐東勢市區,中型醫院,買東西、買熟食已經相當便利。
我從台中市清晨天色未亮出發,獨自騎車來到了新社區,即天天亮來到了,旭日東升的太陽準備升起,望遠前方東勢區與鳶嘴稍來山,準備探索一條全新的登山路線,這也是幾年來最期待的一天,四年前探路走了15分鐘聽到台灣黑熊在遠處叫春及起了濃霧,還是退回登山口下次再來,這次天氣預報非常晴朗一整天,雖然前天下雨,但不再延期了,老天都幫忙了,把握機會說走就走,完成人生重大登山紀錄。
這一趟攀登波津加山大雪山線是我期待以久全新的登山路線,準備完封谷關七雄南北側登山口的全紀錄,因為谷關七雄有幾座山都有南北側登山口,這一條算是比較冷門,但早已有不少登山社團或是山友攀登路線,過夜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的遊客順遊,漸漸這條山徑漸漸開始有人走過,只不過完整路線影像紀錄的網誌不算多。
而冬天我幾乎都在大雪山林道與森林遊樂區登山活動,大約9-12度低溫會寒冷嗎?其實不會,僅穿長袖服飾爬山還是會流汗,由於太陽幅射的關係,高山離太陽也比較近,出太陽站在太陽下久了曬到臉刺刺的下山便通紅,傍晚的寒冷比較屬於透清涼舒暢的冷,我騎車特別去留意49K溫度與到山下溫度落差,與東勢區市區體感似乎沒差多少,關鍵是有沒有風,像新社區低海拔的山頭,從大安溪吹上來的風直接灌進新社區內,當我行經新社區明明穿厚重的防風外套,騎車身體抖不停,反而在大雪山49K一路到山下都沒有感覺身體顫抖,我猜想大雪山林道是不是背風面,冬天吹的風被高山擋住,有著清爽舒暢的冰冷溫度,難怪聽老人家都搭客運到大雪山養生,2021年元旦鳶嘴山大約9度,我下午三點在下切陵線拍照約1小時,270度雲海,很難想像完全沒什麼風,我僅穿長袖也沒感覺寒冷,我感覺怪怪的,怎麼九度不會寒冷?
一路騎車來到了35K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門口,準備拿出證件與現金買門票進入,這裡只接受實體證件確認台中市民,不接受口訴自己出生自於台中,因離鄉背景打拼賺錢買房住臺北信義區而要求門票比照台中市民優惠,雖然現代人幾乎不帶證件出門,卻口訴無憑,若付得不甘心,在園區玩到晚上才下山,大雪山空氣用力吸,吸完拿塑膠袋打包回家,遊客中心熱水機一直喝,一直喝到飽,XXL泡麵多吃一碗,不要憋尿,廁所拼命上,撿一堆松果回家當紀念,抵門票,長那麼大了一定要這麼幼稚嗎?下山時少吃75元的晚餐或是今晚不吃宵夜,不就好了,也不是常常來不用那麼計較,騎機車下山用滑的省一趟油錢,值得注意國家森林遊樂區這裡不能帶貓狗進入遊樂區內,因為防範台灣在102年起發生的鼬獾感染狂犬病疫情擴散,當然像我長的像畜牲是可以購票入園(雖然長的像畜牲,老天卻送我一顆善良的心),騎車上山有一個優勢是量額溫都不會準,高海拔的低溫下,身體體溫也降很多,我量都在34度左右,不是生病而是變成冷血動物跟蛇一樣....
進入園區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抵門票(哈),第二件事跟定居在35K旁的土地公與土地婆問聲早安,祈求今天在哪裡登山能平安回到登山口,下山一路平安機車不啟動直接滑到0k,維護山林優質空氣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回程也會停下車跟他們二老報平安,不要讓他們擔心我還在山裡摸黑,謝謝這次登山平安無受傷,一路都好天氣下登山,祈許二老記得吃晚餐。
來到了43K處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遊客中心,進入停車,前往波津加山一日登山旅程。
登山口就在遊客中心旁邊停車場,整理檢查一下登山裝備,就可以準備出發,我習慣把外套脫下,若天氣不寒冷,把外套放在機車裡,只穿薄長袖或是短袖,保軟衣服一件放在背包裡,原因因走的過程身體會發熱,體溫上升開始流汗,邊爬就不會感覺燥熱,一月底到二月底三趟的紀錄,均溫都在12-16度之間,沒什麼風,我單純穿薄長袖走在這條山徑就感覺舒服而不燥熱,包括每趟在220林道停留20-30分鐘。
往登山口除了從這裡踢石階外,也可以直接開車下去到餐廳旁停放,省走一小段路,但假日遊客多,可能一位難求,萬一沒位置停,還要再開上來走下去,我從這裡人來人往出發,先暖暖身活動筋骨,睡意也慢慢疏醒,一路走到登山口漸入佳境,會比下方餐廳旁立即起登還要精神,走越久越身體越健康。
遊客中心右邊一條直接陡下的石階,是往登山口方向,從這裡算起約5分鐘可以抵達登山口,但因每個人腳程速度不同,請自行斟酌腳程時間。
這條相當陡峭的石階,下去時很輕快,但上來就像哭坡,相當的硬,回程看著上來山友,走起來都很吃力,要停二~三次才走完,真的是膝累累走上來,這應該是真正最後一哩路。
石階一路走到底。
一路直直下。
走到最底就是餐廳正前方。
石階正前方是一座餐廳,供應遊客早晚餐的餐廳,接下來準備左轉。
左轉直走往617房號小木屋前進。
大約一分鐘來到大雪山賓館,大門口路過直走。餐廳到賓館前空地相當的大,至少可以停10台以上轎車都沒問題,可以停放小巴沒問題,若懶得走一段路,停放這裡也可以,只是假期一到可能遊客開車不少,有可能一位難求,自己斟酌要停放上面還是停在這裡,停放上面車位多外,登山前到遊客中心上廁所,沖洗臉頰,趕走睡魔纏身,是很方便。(大雪山賓館內不知道有沒有公共廁所)
走到盡頭開始是小木屋區,617房號小木屋在右邊方向。
下階梯前方第一棟就是617房號想木屋。
認出這一棟就能找對登山口方向 。
從這獨棟小木屋身邊腰繞而過。
經過617房號大門直走幾秒叉路準備右轉。
往前方叉路右轉陡下階梯。
開始進入森林步道的樣貌。
這條森林步道有著完善的維護,還出現植物展示解說牌。
走到三叉路差不多已經抵達登山口了。
這裡就是往波津加山的登山口,這座新做的木製立牌與過去的有差異,早期是一片大大的紅色警告牌子,上面寫著「非遊樂區請勿進入」大大的字樣,或許林務局認真想過登山人口越來越多,資訊越來越發達,攀登谷關七雄年年破紀錄的登山人數成長,疫情不能出國,政府鼓勵大家往戶外運動增強免疫力強身,登山步道將是人來人往的長態,開放山林後更改了立牌告示內容,前方為波津加山步道,非本園區範圍,前往請注意安全,從事登山活動都是要注重個人登山過程的安全,膽大心細的探索山逕,一切以平安回到登山口才是這一趟最完美的登山結束。
對我來說這條因在大雪山起登,所以我稱為大雪山線。
官方會以波津加山北側登山口為名。
這條路我分為二部份,220林道為中心地標,因必經過寬敞的220林道,也是一處休息點,從這裡若走的順大約25分鐘會抵達(經過三趟時測),依每個人腳程不同與首登找路時間不同,自行酌量加減路程時間。
這條路2021年2月24日前都還是要靠布條找路,首次走這條山徑建議揪伴同行,獨攀者須要膽大心細走這條路,走到不行就回頭了,我走了三趟,因一回生二回熟,對路況景關越來熟悉下,跟走七雄傳統路線沒有二樣,也開始在森林到處走動,好奇東張西望找台電電線桿遺蹟及百年大樹的板根。
剛開始下切的景色是松葉撲地舒彈的地面,開始一趟濃濃芬多精森林浴探索之旅。
轉個彎開始直直陡下,有點走在陵線上,因這條山境非林務局規劃的國家級步道,沿途沒有步道施作,算是冷門路線,認布條會是最直覺最快速的方式,我在第三趟在這條路回程時,遇到一對父女準備往波津加山路上,她的父親眼睛一路叮著離線地圖,卻差一點在我面前走失,經過我告知方向,才走向正確的路,離線地圖在山區雖有幫助,因屬於線條路跡顯示,無法顯示該位置出地形地物空間影像,像似草木叢生雨季旺盛讓原來的路坍塌,離線地圖是無法顯示,盡量不要依賴完全離線地圖。
當你開始走順了,你的視角,路自然就浮現出來,首登建議不要走太快,才不會錯過布條,爬山求穩不求快。
這裡幾乎都有登山社團在走,踏過路跡算清楚,方向感不好的登山客,還是建議揪伴挑戰這條冷門路線 ,若是老手,歡迎前來挑戰非常原始的山境,據山友說他們登山社團例行性都是一大早從谷關爬到大雪山遊客中心吃中餐後,再原路回谷關,花費的時間來回大約8-10小時,我三趟遇到過二位登山老手是這樣走的。
大約三分鐘後來到這裡遇到倒木,看你的腿長短來決定要跨過還是腰繞,我猜想過一陣子這跟倒木可能會被移走。
這條山徑步條算蠻多的,只是有些因視角被樹幹擋住,須要再探一下頭才會發現,有的太小條,起濃霧可須要靠眼力,若登山社團願意補掛幾條造福山友,算是公德一件,讓新手預防因午后山區起霧而迷路。(救援單位避免提前收假上來救援,可以來這裡來這裡整理路跡與安置方向牌,而省下不必要救援資源)
找布條,再看路跡,走起來會很順,布條相隔都不到一分鐘就會看見,不用太慌張,要說缺點是有些布條真的太小,但有比沒有好,須要警覺與眼力
這條山徑首登的山友算是蠻具有挑戰性,找路過程算是蠻緊張刺激,也是算是一種訓練過程,總有一天你們也會前往挑戰其他冷門山頭或是大縱走,也都會面臨靠著熱心山友綁布條找到正確的路,出發前來此訓練,也算不錯的訓練基地。
每到布條前,眼睛就要開始望遠四面八方看去下一條步條位置,才會讓自己安心繼續走下去。
走了三趟這裡的步條都是確實的,雖有時左右邊都有布條,但最後都會匯合,就差視角位置不同,我第一趟回程差點破功迷失方向,也是視角問題往錯誤的方向走去。
除了低頭看過去登山社團與登山客踏出來路徑外,還是要記得抬頭找布條,若習慣用離線地圖,也要留意周邊布條位置,找路時腳步可能要放稍微慢一些些,比較不會錯過布條,常常攀登中級山的山友這條山徑應該不會太難辨識方向。
只要往前遠方一看都會看到鮮豔布條,路就在那方向。
路跡其實算是清楚,我的第一趟照著布條找路,感覺很好玩,有點在玩探險遊戲,也順利走出220林道,但也發現第二~三趟下到220林道的路,竟然不一樣,最後也都匯合到同一處出220林道口,其原來這裡有二條路可以選擇,都是登山客自己開拔,路況也都清楚,所以這裡的布條都是有效的步條。
由於登山人口倍增連冷門山境也被踏出一點算明顯的路,加上非常多熱心的山友綁上布條,應該算清楚,問過首次攀登這條路路線的5人家庭登山客,也說路況清楚。
若以220林道區分上下半段路況,路況最清楚是220林道往波津加山,因為那條是台電保線道路,沿途都是走在電線桿身旁,維修勘查的路線,相對的比較更清楚。
無時無刻都會有布條協助我們最自然的腳步找到對的方向,謝謝熱心的山友綁上布條,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這段往220林道,大眾路線是一路陡下絕無冷場,若不小心走到另一條山徑,屬於之字形山徑比較緩坡,最後一樣匯合在同一個出220林道位置,不用太擔心,現在所介紹是大眾的路線。
一路陡下,遇到看要躦過去的倒木或是腰繞都可以。
一樣看著布條走,路不完全是陡下,也會遇到緩坡,回程若爬累喘氣是可以短暫休息的位置。
遇到倒木,還有紅色布條,各位師兄師姐請往右腰繞而行。
接下來是平緩輕鬆踏青路段,緩和一下一路陡下的膝關節。
遇到算是重要的大地標,懸掛在半空中的巨大的倒木,回程認路的大地標,相對的因人來人往走過,路旁草叢完全不太靠近山徑,這段路跡因此特別明顯,但還是要盡快通過以策安全。
接下來一樣看著布條找尋正確的路,地上的路跡依舊明顯,路旁草叢不敢橫跨到路中央,避免必人來人往踩踏。
2021.2.14來到這裡要穿過倒木,這高度大約160-165公分高度,這根倒木以後會不會在就不得而之,有可能被熱心的山友搬開或是林務局派人來搬開。
這是同一位置回程另一個視角,可以看見倒木的高度。穿過倒木後5秒後,準備下切,這位置可能你們會會發現左邊遠處有一條布條,沒錯也是往220林道的路。最後一樣匯合在同一處出220林道位置(左右邊我都走過),二邊抵達時間其實都差不多,但直走比較順,路跡比較清楚,大眾路線。
偶爾一小段陡上,但大部份都是不客氣陡下,回程總是要還,左邊有點像外環道,緩坡之字形陡下。
遇到倒木須要躦過去,要蹲低一點才能躦過。
回程視角,山友躦過倒木的景況。
沒多久遇到巨大倒木下切,大約再二分鐘抵達林道,這位置也是剛才看到的左邊遠處有一條布條,最後匯合的位置。
下切後很快就可以從樹梢看見220林道的樣貌。
準備出220林道,比較明顯的是這根百年大樹地標。
即將近入大雪山220林道(往左轉為波津加山入口方向)。
終於出220大雪山林道,相當的寬敞,讓人讚嘆原始美,從登山口到這裡大約25分鐘。
這條大雪山220林道在昔日民國五六十年代,大雪山林場伐木年代運送木材的道路,現在所站的位置是台灣史上第一個完全使用林道運輸的林場,改變了以往以鐵路、索道為主的運輸型態,西元1958年11月17日正式成立「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當時臺中市東勢林業興盛,變成一座林業重鎮,在60年代當時東亞地區最大製材廠的時代,台灣靠著林業經濟換來外匯,運材車忙碌著運送木材下山,將木材資源運送至東勢平地(據說行車時間非常久),存放在現今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內(面積約15公頃),但因為近百年大砍樹木而元氣大傷,山崩、土石流頻傳,1991年,當時政府頒布禁伐天然林的行政命令,正式中止了砍樹拼經濟的時代,林業成了黃昏產業,大雪山林場因而轉型為現在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稍後220林道往波津加山沿途都能看到伐木的足蹟,為世人見證當時臺灣曾經有過世界第一.臺灣之光的伐木風光年代。
經過三趟時測大約2分鐘左右可以抵達往波津加山的入口。
穿過這些樹林大約散步五秒後會是豁然開朗的林道畫面。
非常優美寧靜的大雪山220林道景象,越是原始越是讓人讚賞,漫步在這綠意盎然林道裡,心曠神怡的視野,讓人舒暢空氣,回程若時間還早,還可以在此停留休息一下.午后的景致是迷人,僅剩最後30分鐘的路程抵達登山口,享受在林道悠閒時光,舒緩一下心境停下腳步.把剩下吃點心掉.喝杯飲料,再回登山口。三趟我都在這裡停留蠻久的時間,很享受這條原始林道美景,看看著四周綠意盎然的大自然景致,享受片刻舒暢寧靜的心境,調整一下疲累的腳步與恢復精神元氣再上,何不天氣好時把握在山林的休閒時間,等到4點多再回大雪山遊客中心等待看夕陽雲海的壯觀千萬美景。
放慢腳步悠閒走在這條220林道上,我首登心情是期待,完全沒有猶豫不決,直接進入這條冷門山徑,反而走起來很平順自在,既來知則安知,既然都走進來,想回頭更是浪費門票停車費、油錢,浪費花二小時騎車來的時間(來回要4小時),何不放下心好好玩一天,待越久對身體健康都有直接幫助(除了迷路外)。
來到220林道一棵百年大樹旁,也是往波津加山的入口,若大雪山林道還沒荒廢,這裡直接升等為登山口,僅花90分鐘輕鬆撿偷吃步撿波津加山。
不少新手首登這條波津加山的山友,從我親自遇到到網路社群討論區,都有講到這裡會錯過走過頭,現場待了蠻久找不到臨演,我只好親自下海演出這位置相對方向,請服用。(腳架自拍好幾趟才完成)
現場觀察目前有六個明顯地標可以辨識出往波津加山的方向,樹枝上布條、釘在大樹上標誌反光材料、ㄇ型鐵桿、地上石頭排列的箭頭、石堆、下切繩索,我第一趟首登先看到這棵高大的百年樹木,再來就這些地標所吸引眼尖,一下就看出往波津加山的方向。
這是熱心的山友造福新手熟首登登山客排列出的箭頭(請好好珍惜),相當大又醒目,感謝無名山友熱心造福所有登山客。
這也是熱心無名山友特別就地找到鐵桿擺設在此,預防登山客走過頭迷途,避免登山客走失急CALL又要放下工作前來救援單位救援。
這樹上的標誌材料更早年代釘上,不解的是位置相當的高,是怎麼爬上去釘的?倒是我若是救援單位或是林務局避免登山客在此迷途,浪費救援資源與預訪登山客一慌張想到就打電話叫救援,我寧可花點小錢做指示牌,鐵製至少50年不會壞,比起每次出勤四~五個來救援人力成本絕對省更多,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做,讓登山客少了一個理由打電話救援,若是熱心山友願意花點小錢製作方向牌造福所有的登山新手,算是公德一件,山神有在看。
若是在220林道走過頭,約一分鐘後也會遇到倒木(人必須低頭穿過),這時應該是要回頭了。
若是靜態照片還是無法體會往波津加山入口方向,我再特別親自下海錄一段男模走秀兼服飾業配動態影片,讓大家更能看清楚我挺拔壯碩的身材,走路優雅時尚帶點書生氣息,短短的幾分鐘走秀完全散發出個人氣質魅力,徜徉漫步優閒著往谷關七雄之波津加山下切方向。
陡下的距離不算久(畫面看不出來),可選擇拉繩往下,或是用找踏點而下 。
回程視角,下切的角度不算太陡峭,感謝熱心的山友(登山社團),綁繩讓山友可以方便通行 。
下來之後眼前是一片茫然的綠樹如茵森林,相當原始自然,開始下半場的找布條找路時間,對於新手素人第一次攀登這條路線會覺得膽戰心驚,對我自己也會是如此心境敬衛這條陌生的路線。
山徑依然認布條而行,除非你錯過或是偏離太久一直沒有看到布條,也可以拿出手機APP上離線地圖。協助你找到對的方向。
基本上下半場這條路會比上半場還要清楚,路蹟也相對的清楚很多。
來到下半場路算平緩許多,走起來輕鬆輕快,有點是踏青散步聊天的山境。
布條也不少,雖然有些布條已經是有段歷史淡掉,但方向感好的山友,這段可以放下心來漫遊大自然原始森林。
走進這翠綠山林,四周都是滿滿的芬多精及負離子,深層療癒身心,提神醒腦。
優閒徜徉在這片森林裡,寧靜的走著,只有自己的腳步聲,還有些許的鳥叫聲。
從220林道到工寮這一段巨大的倒木數量特別的多,感覺這一區是昔日大雪山林場伐木開發區域。
探索這條從未來過的荒蕪的森林,總是給人神祕感,眼睛好奇探究四周的絕美森林。
山境旁陸續出現百年以上倒木,從這裡到相思林前四周倒木相當的多。
每走幾秒鐘,望眼一顆顆披上綠色外衣的倒木,處於雲霧帶這樣的景觀算常見。
路過人工切割的倒木,見證這裡曾經有過伐木的歷史歲月。
地上的岩石披上了青苔,顯示出這裡是雲霧帶,山區下午茶時間,起霧是非常常見的景象。
映入眼簾樹根的布條,地上的路跡,陽光灑入林間,這三元素會讓人走起來特別放下緊張的心。
又是遇到好幾百年倒樹,身上已經披上了綠油油的青苔,也表示路要轉向了。
這區域路算還清楚,布條不到一分鐘都有,或是關鍵角度就會綁上一條,只要眼力注意前方的某個角落有綁布條。
有時路況只是像這樣直行或是橫切都可以。
徜徉山林小徑,翠綠樹林繚繞四周,漫遊在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讓人忘卻所有的煩憂,享受悠閒的寧靜氛圍。
翠綠山林小徑輕鬆悠閒自在走著,讓身心徹底放鬆。
旁邊遠處會看見小板根百年老樹,畫面難以說明有多厚,現場看會感覺這根百年老樹有板根明日之星趨勢。
持續緩坡陡上,這一天溫度大約在12度左右,冬天走在這森林裡其實不會感覺涼意,也或許沒有什麼風,我穿著長袖輕快的漫遊森林,夏天應該是避暑步道。
路旁發現一根巨大的倒木樹根非常壯觀,這樣的景況這片森林處處多是,只是不解的是伐木那年代工人將樹搬倒後,卻沒有帶下山,是否這些正逢當年臺灣政府下令禁止砍伐,結束林業開採,因此原地棄置。
持續輕鬆腳步往波津加山前進,布條與路跡都保持相當明顯狀況。
路況不明的位置,布條特別的多,登山社團綁上自己的招牌布條,個人登山客拿出自備的小布條綁上,都是熱心助人的行為。
少數有些人不太認同登山步條綁那麼多(可能他們不常爬冷門山),只不過這一天我見識到看離線地圖不一定可靠的狀況,若沒有這些布條,不認同的人走得出去嗎?還是鬼打牆一直繞....
路況一直都不差,眼睛只要往前方看都有布條向你招呼。
你們可能不知道,我最早在四年前也來探過一小段路,大雪山登山口下去大約快到躦倒木那裡,轉眼起了霧,四周瞬間靜敲敲,沒多久遠處傳來的「台灣黑熊」喊餓的聲音,我滑了一跤,決定回頭還是撤回登山口,下次再來,一等就是四年才再度進這條山境,2018年有一隻自投羅網強迫自己進捕籠的台灣黑熊(還是自願二度被補,表示事情可不單純),起因是牠滿口蛀牙化濃痛到吃不下東西(吃甜食不刷牙的結果),暴瘦七公斤(原來蛀牙也是減肥方式),這隻台灣黑熊因屬於無收入戶,里長也沒有幫忙申請低收入戶補助,里幹事也沒來220林道訪查牠的生活狀況,是不是須要幫忙,社會局也沒有接到牠打的電話,因沒錢繳健保費不敢下山看牙醫,連10公里免費悠遊卡都沒有,只好決定棄暗投明被補(以上藍色字是開玩笑的),這隻台灣黑雄就是從220林道剛剛走的路線,一路抬到大雪山登山口在到大雪山賓館載走,扛這隻重達6-70公斤的台灣黑熊這群工作人員相當的辛苦。
這條算冷門的山徑,三趟有二趟都遇到山友,大年初三這一趟人最多,來來往往算起來有10位山友走這條路。
持續平緩的山徑走下去。
路上遇到前面這棵倒木,請跨過去,這棵倒木有著與眾不同樣貌,前後都是綠油油青苔,路中間的光滑面,有可能是人來人往跨來跨去而變光滑,起霧或是摸黑會是個指標。
路況依然清楚,平緩輕快的路段,讓膝蓋多了休息的時間。
滿滿的森林芬多精,郊山都沒有比這裡濃郁養身,花錢買門票盡情的吸,用力的吸,越吸精神越好,因為芬多精有著大自然的安非他命。
來到當年伐木工人休息區,我怎麼會知道?
因為路旁有一個切割下來的木頭,像似椅子,我猜想應該是工人午休吃便當的地方。
下面還有切好放置的木頭,當時這裡應該不少伐木工人,在此放飯。
層疊翠綠的山林小徑,走起來相對彈性舒服不傷膝蓋,比谷關登山口來得輕鬆寫意。
沿路看見幾顆龐然大物阿公級百年大樹,還好躲過被砍伐的時期,在此安定生活。
眼前除了活生生的龐然大樹,還有躺平的老樹。
雖然樹木林立,但地上的路跡還是蠻清楚,不至於迷失方向。
如此平緩的山徑若多走二趟,一回生二回熟,來回的時間會更短,難怪登山社團那些老手,可以谷關大雪山來回走僅花8-10小時。
眼前有看到一棵相當大棵的倒木,須要腰繞而過。
腰繞後滿滿的布條迎接你的到來,引導你走正確的方向,避免你看不到布條,想到就拿起電話叫救援,感謝熱心的山友。
從探究路況到漸進適應路蹟景況,後面的路也開始容易輕易辨識,直覺走得很順暢。
路乎寬乎小,路跡偶爾有個視角看不到,布條成了小幫手,山徑中的燈塔。
走進這原始自然的翠綠風貌,沿途林木茂密,蟲鳴鳥叫不絕於耳,路跡與布條引領我們探索這裡的大自然的美。
走過七雄的人工化傳統步道與這裡原始的森林步道的比較,人工化處處都是非常突物的白色粗大的繩索(何不學大坑步道用褐色繩索與森林顏色相近),與就地取材的階梯和路標,其目的是為了預訪新手登山客迷途,而這裡除了布條與廢棄木製電線桿(電纜線),像似早期泰雅族的古道,完全沒有任何人工化設施,走起來感覺懷古意境,帶點森林探險的氛圍,單趟路程卻僅2.5小時,趁現在還未被開發。把握現在原始山境之美,一趟探險之旅。
走的越慢看得越多,也不會累,思緒清楚,路也容易走到對的方向,登山前一天盡走入眠,隔天登山比較有精神,高山症都是來自於睡眠不足造成。
中級山大約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很少發生高山症,七雄更是沒有,倒是有心血管的朋友就須注意登山不要太激烈。
這條山徑總爬升505公尺,比從谷關一路陡爬升快1000公尺,這條山徑確實輕鬆許多,有山友偷笑跟我說。他們偷吃步走這條路抓一支雄。
路也沒有谷關上來一路陡,路線都是上上下下。
選擇好天氣攀登,看的林相比較廣,也比較美,陰天起霧最多是來運動。
陽光灑落森林,路也顯示的更清楚。
布條一路導引,讓在茫然不知森林裡,有著燈塔般的光明燈導航。
方向感及敏銳度不錯的人,這條山境不會太難,但也不能輕易看待。
感覺倒木光滑面,是因人來人往而造成,也讓人容易辨識,要跨越過倒木,才是接下來的路,萬一起濃霧能見度低時確有所功效。
接下來小陡上約七秒即為一條完整的森林步道樣貌。
眼前完整呈現一條平整的森林步道,來到這裡都會有著安定感。
身旁出現了一座廢棄木製電線桿(柳木),接下來的路正式進入台電保線道路路段,因為過了這座電線桿,路旁不時都會出現電線桿與電纜線,直到第二座廢棄工寮(三角點旁)。
倒握在這裡的廢棄電線桿與電纜線,早期交通道路不便利情況下,大雪山林場所須要的電力,都是從谷關青山發電廠而來,台電工程人員一路從谷關行經波津加山到大雪山林場,架設電線桿與電纜線,相當辛苦,後來因道路的開闢,廷進了大雪山林場後,電力輸送就從東勢區拉線上來,維護上相當便利,因而廢除谷關往大雪山林場的供電方式,而我抬頭一看右邊而上也有一座,表示過去牽台電電纜線是從這裡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而上,所以這附近也有一條山境往大雪山220林道?
看完昔日廢棄的電線桿後繼續前進 ,跨過電纜線。
眼前迎接我們的是一條平坦完整的山境,可能是台電人員開闢。
續行這寧靜平坦的山境,因路跡相當明顯,此刻心境也放鬆不少。
出現小陡坡,可以輕易行走過去。
有這小陡坡算是有運動到,剛剛走的路太輕鬆了,走到懷疑人生。
感謝各登山協會綁上的布條,讓我們好好珍惜看見正確的路。
路又回到平坦的景象,開始漫步在森林中,在這荒蕪的森林裡探索,四處無人,感覺來到谷關七雄的秘境。
來到山徑須穿過高大的樹木之中間。
又回到平坦輕快的路段,但還是要謹慎留意前方的布條方向,免得越走越偏遠山徑。
來到這裡算是林相讓前來的山友都誇讚很漂亮的路段「相思林隧道」。
這裡些許的陡峭,有熱心的山友綁著繩索可以拉,也可以選擇不拉直接上,若遇到下雨盡量不要踩踏樹根,不然會滑倒摔傷。
陡上後就開始一段茂密相思林隧道,只要路過的山友都對這裡些許讚美聲。
地放撲滿了相思葉走起來特別鬆坦舒適不傷膝蓋,廢棄的電纜線帶領著我們往第一工寮方向前去。
走進相思林隧道,未見過的大自然美景,越是迷人。
電線桿與電纜線密集的出現在這條隧道內。
早期日本人在台灣,發現柳杉因樹幹廷直,非常適合做電線桿,就開始用柳杉做成電線桿,連日本那裡也是。
看著這廢棄的電線桿,喚起可能被遺忘的伐木歷史足跡,也造就當時輝煌自產外銷的經濟命脈,現在台灣聞名世界產業則是晶元代工。
相思林隧道高度都高與200公分以上,走起來很自在,山徑二旁是茂密的相思林,我似乎走在星光大道上。
相思林隧道不算短,遇到下雨成了天然的遮蔽屋簷。
平坦寬闊有如康莊大道,這裡是一個鞍部裡最高點,接下來開始都是陡下路段。
舒適宜人的隧道,讓你的腳步變輕鬆,讓你的心情舒坦許多。
走到相思林隧道盡頭,即將抵達第一座廢棄工寮。
從43K遊客中心走到這座工寮大約1小時的時間,一路陡下或是平緩的路,腳步上沒有太過吃不消的狀況。
這座五星級渡假型工寮座落位置相當的好,周邊環境優異,溫馨精緻二大房一廚,台式簡約時尚鐵皮外觀,坐落於萬傾綠意盎然綠葉如茵的森林中,四周環山豪景,24小時中央空調(中央山脈自然風),獨享寧靜修身養性生活圈,萬傾公共空間95%高綠覆蓋,生活機能佳,從這裡走到43K遊客中心僅只要1小時,再開車到東勢街上共只要2小時,到了夜深人靜,蟲鳴猴叫一覺到天明,過著沒電沒水過著與世隔絕原始生活,是個夏天避暑退休生活隱居山中野人般別墅,透風涼爽無遮蔽自由自在隨地化妝室,不怕孤單沒鄰居,有台灣黑熊、台灣獼猴、藍腹鷴...作伴,整座山僅只有這一戶,獨享尊榮,歡迎蒞臨鑑賞,365天入住完全免費。PS:目前與廢虛鐵皮牆幾乎癱瘓中,會漏水,會灌風,睡姿會被野生動物看光光,可能台灣黑熊串門子,要過夜請至大雪山遊客中心訂房,附早餐、有熱水器、有電視、還有床及暖被枕頭、有門跟窗還有電,平日房價有優惠。
從第一工寮到波津加山三角點還有大約67分鐘,有些山友回程會在此過去一點短暫休息。
而這裡有一處相當好的展望位置,可以看到對面的山頭。
就在這座高大木造電線桿位置。
站在這小小的腹地可以遠望對面的群山。
映入眼簾的正面山頭是馬崙山,谷關七雄排行老二,海拔高度2305 公尺,三等三角點No.6595,隸屬於台中市和平區,為雪山山脈白姑大山向西延伸之山頭,在谷關七雄中高度僅次於八仙山,谷關七雄唯二海拔超過2000公尺的山頭,路程七公里是七雄最遠的一座,海拔落差高達1255公尺,曾經也是一座伐木林場,在馬崙新山位置內設置運材鐵路、索道纜車、一座大型社區、小學校園、派出所、運動場、辦公室、福利社,曾經住了2000多人。
馬崙山後方是知名的白姑大山又名白狗大山,列名台灣百岳的「十翠」之一,並擁有少見的一等三角點,中橫四辣之首,一般都安排二天一夜路程,近年來成為山友單攻的山頭,摸早黑攀登,白姑大山登山口在紅香部落附近農舍,登山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文章。
休息一下後,輕鬆愉快的心情出發往波津加山方向前進,接下來的路算都是台電保線道路,都算是清楚(只有一處山逕因坍塌改須拉繩腰繞)。
路跡呈現出森林步道的樣貌,很容易辨識。
只不過來不到一分終來到叉路(原本之字形步道),山友開出一條捷徑直接不客氣陡下到原本之字形步道,原本那條台電保線步道因此荒廢雜草叢生,現在山友幾乎都從這條來回的路跡。
捷徑下切約5秒後又回到原本的台電保線步道樣貌,路跡相當的清楚。
下到平緩寬敞的山逕,這時布條不少,讓登山客清楚看到布條行走方向,這位置也是台電保線步道往工寮的起點,只是山友開出來的路是捷徑,那條不會走起來膝累累的森林步道,也因此荒廢,因沒人走地基可能鬆散坍塌,還是安全第一走山友開出來的路。
接下來的路況景況大都是森林步道的樣貌 ,有著走在古道原始的氛圍,真的要好好把握最原始走在這條山徑,以後有可能林務局人工化施工後,又是另一種步道形態,這確是好的作法,保護登山客登山安全,預防迷路。
直走遇到了石壁,有一點點小陡下,再接上台電保線步道緩坡山徑。
2分鐘後遇到一顆龐然大物「定住」山徑旁的「怪頭」巨石,相當的龐大。
這顆巨石目前還穩如泰山,請眾生心存善念小心通過。
回頭看這顆巨石,頭上長了一整排樹根,有如天龍特攻隊裡的角色「怪頭」髮型,而如此之斜度竟定住不動,這顆巨石是怎麼做到?還是基底打穩,或是視角問題。
繼續前行步條依然帶領我們走向正確的路,有伴可以聊聊天打發時間或是緊張氣氛,沒伴當做玩闖關遊戲,一日野放求生大考驗。
因為有過迷途的記錄,曾經有二位不同時間在這條山徑中迷途,加上天色已黑,而打電話救援,位置就在220林道往大雪山中途。
遇到巨大的倒木穿過而行,這裡也陸續出現倒木群。
又是一棵倒木,披上了綠色外衣相當久的歷史。
再遇到二顆巨大倒木,這是否是因地質鬆動(921地震)而倒下,還是雨季暢旺時倒下不得而知,因為沒有看到切割的痕跡,在這相對位置要搬運也相當的困難,除非有未知的木馬古道。
來到可以輕快腳步的平緩的山境位置。
路況幾乎跟傳統步道樣貌是一樣。
最原始的步道,像極了原住民的古道,路不算寬,請眾生每一腳步還是要小心謹慎,不要恍神。
路跡的平整,在陌生茫茫然的森林,讓人放心這是一條確實路境,這或許是綠葉成蔭,擋住雨水而沒有讓路爛掉,人來人往讓路的地基變得穩固。
遇到支離破碎的倒木,倒握在路中央,從左邊跨過去即可。
再遇到一顆大樹的巨根也延伸至路中央,請眾生提高你的腳步跨過去,若遇到下雨天,樹根容易濕滑,請小心踩過。
望眼過去森林步道的樣貌,持續在我們眼前出現,走起來很放心走對路。
很快抵達到倒木擋住前方的路,這時路的右邊有熱心的山友架設繩索,還有登山社團的布條,讓眾生辨識方向,可以透過拉繩攀登,腰繞而上,這位山友公德無量,好心有好報,山神有看到。
攀岩的距離短,大約三~四步就到頂,左轉回到明顯的山徑。
這是到頂轉左視角,回想起來這位置似乎可以整理一下,路線可以修正,感覺這裡來回視角比較容易錯覺以為沒路,這顆倒木是關鍵,若能移開,路跡修護連上,登山客就容易輕易辨識通過,若林務局或是善心大德願意熱心幫忙,讓山友走的平安,早早離開森林回到溫馨的家,避免想到就打電話救援的理由。
過了剛剛那裡幾乎都是森林步道的樣貌。
來到這裡感受到山逕有這一段撲上松針葉的路斷,平整好走,讓腳步變得輕快。
這條昔日的台電保線道路,經過山友人來人往行走,變成了一條活路,若這條路沒有人去走,就會成了死寂而荒蕪,若越多人走路基越走越穩固,山老鼠也害怕被人來人往看到。
續行這條往波津山山境,中途遇到倒木,就有請施主小心跨過免得滑倒,有小朋友記得教他怎麼跨過。
沒想到膽大跨出那一大步竟然越過那顆倒木,有如輕功般的好功夫,心中有著無限興奮的成就感,是否還意猶未盡嗎?沒問題,還有二顆等你跨過,讓你向親朋好友炫耀,今晚睡覺時嘴角往上翹,臉書分享你如何做到這壯舉。
買三送一,接下來是觀眾要求「安可」時間,再跨一棵展現你跨樹英姿,跨樹王一舉連三跨,讓眾生仰慕,讓畜牲羨慕。
跨過倒木後幾秒來到比較寬敞的位置,地上滿滿的樹葉鬆坦,走起來特別舒適,而上方出現電纜線,證實步道是昔日台電工程人員依隨拉電纜至大雪山林場而開跋。
陽光從樹梢灑落,徜徉在這片寧靜的森林,來到這裡心境變得舒坦,腳步變慢了,或許心靈正在享受如此悠閒的森林美景之中。
地上遺留著昔日木造電線桿與電纜線,這些設備曾經幫助大雪山林場所有電力,創造台灣林業盛況,經濟命脈及工作機會,功不可沒,當伐木沒落結束開採後,電力輸送改為東勢區,這些設備也因此功成身退,在此退休永存,留給後人的是曾經過去的豐功偉業遺跡,喚醒我們這裡曾經有過的歲月記憶。
一條山境發現了昔日伐木的歲月,拉電纜線路徑,翻閱過去林場歷史,原來臺灣過去是靠著現有的資源林業撐起台灣經濟成長,成為世界重要的供應商,現在的台灣工業大都是進口原料加工,在外銷世界各國。
而這裡有二棵巨大倒木樹型彎曲,些許的藝術美感因為,獨特讓人會轉頭看他一眼,網誌中登山團體還在此留影。
路寬到讓人走起來安定許多,可以放輕鬆悠哉悠哉走下去。
開始陡路段,周邊的環境安全無慮,可以讓你順利的走上去。
這段陡上山境不算長,大約二分鐘後渡過。
前面走得太輕鬆,這裡讓你有爬山的感覺。
二分鐘後開始下坡,又是舒緩的山境。
來到闊葉撲滿大地的康莊大道,走起來特別的輕快,悠閒踏青般的心境。
滿地的闊葉,寧靜的山林只聞自己的腳步聲,若是盛夏季節到此登山,涼爽的自然風,吹在身上應該會特別舒暢。
山徑越來越明顯,原始森林步道好好把握,不然總有一天會跟谷關七雄傳統步道裡,處處都是人工牙齒白的大繩索,目地是預防山友走失,這在歐美國家非常少見,頂多是木造路標,沒有過多的人工設施,保留著森林原貌,畢竟路跡人來人往越多人走越明,唐麻丹山在全台灣中級山中排行二位迷途救援最多一座山,我的觀查是登山客太晚上山,位置圖出了問題,波津加山應該是七雄中白色繩索最多的一座,當初改為褐色繩索融入森林景象會是不錯的選擇。
政府在動推無痕山林,除了足跡,什麼也不留,突物大量白色繩索是否有衝突?何不請學有專長的巡山員把步道做的明顯穩固,回歸森林自然美。
每回走上這段路特別的輕鬆舒坦,爬升幅度不高是個原因,走在綠葉成蔭相當舒適。
約20秒的爬升到這裡,接下還有一個地方小陡坡爬升,就到了第二廢棄工寮,工寮再走2分鐘就抵達了波津加山頂峰三角點。
或許走慣了傳統步道,來到這樣的原始森林。因為沒有人為破壞變得特別美,地上的文明帶來的垃圾幾乎沒有。
卻讓我漫步東張西望,下一趟再來造訪也不知道在何時,也氣候讓現狀有了變化,把握時間好好欣賞一番。
旁邊剛好有一處展望,看見了對面的山頭,而山頭那端那座藍色的橋,正是在大雪山林道上32.7K位置的雪山橋,雪山橋最上面則是鳶嘴稍來國家步道,沒想到繞到對面的山,看到他完整樣貌,在翠綠的山林特別的明顯 ,在波津加山三角點也可以看到。
終於來到我最想測量的雜草區 也是重要的地標,各網誌上僅有簡單說明會遇到雜草區 ,但到底要走多久才能出雜草區,裡面長怎麼樣,似乎沒有詳細說明,出發前我也認為這位置比較須要留意地方,這回停留這位置許久,來回記載時間拍攝紀錄,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造福未來想走這條山徑的山友,安全通過。
去程是陡下慢步大約是2分鐘通過,或是43步。
雜草區中間有間隔三四步沒有雜草的地方,持續緩坡陡下。
雜草區中間會出現電纜線,沿著電纜線旁走下去,不一定要穿越閃過即可。
雜草區回程的視角環境景象。
二分鐘後,出雜草區前腹地寬敞闊葉撲地緩坡陡下景象 。
續行,遇到一處闊葉撲滿山境走起來幽靜的緩陡坡。
波津加山二邊我都走過(2021.3.1波津加山谷關線第25趟),大雪山往波津加山要不是還未步道開發,回程陡上比谷關上來輕鬆很多,爬升將近少了一半,先緩坡在走山友開的捷徑小爬升至第一工寮,後面都是小坡或是平路到220林道,220林道往大雪山才開始一直陡上到大雪山登山口(走另一條是之字形陡上),大雪山線除了從谷關上到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免門票(但也要付出代價辛苦爬5-6小時),勞力成本及時間成本應該是划不來,大雪山下來輕鬆抓(有山友偷笑說偷吃步)。
續行緩坡陡上,從第一工寮後感覺幾乎都在稜脈上,若起濃霧或許也是辨識方向的方式。
遇到廢棄的木造電線桿及電纜線。
上面還有電線桿的代號,雪應該代表大雪山林場,鞍馬山區可能代表這區域山名)。
接下來都是平面慢速道路。
路跡都蠻算清楚,有著古道的樣貌。
山徑幾乎都在稜脈上。
更像一般傳統步道的樣貌。
山境從廢棄的電線桿旁而過。
開始陡下輕鬆走,這段康莊大道路跡更清楚。
山徑來到一處寬闊相當舒坦的區域。
這裡的闊葉撲滿厚厚的整個區域,在幽靜森林中唯美意境,腹地不小,走在寧靜的森林中只有腳踩沙沙樹葉的聲音,望眼四周是滿滿綠意盎然的森林,我開始走起來相當的鬆坦輕快,腳步變慢了,開始欣賞難得原始森林之美,因為走得慢也看得多。
步條像似這條山徑的燈塔,路跡基底已被來來往往的登山客踏出一點活路,望眼看過去很清楚是一條路。
山徑要穿過這根倒木請加快腳步,若不幸被匝到,表示業障重心有雜念,回去趕緊找個佛堂修行消業障。
山徑依然清晰可見,減少探路找路條的時間,人越多人走,路越來越明顯。
山徑遇到電纜線,山徑沿途逐漸與電纜線同行。
熱心的登山客別上路條導引正確的方向。
山徑開始走到平坦舒適的地方,非常平緩好走。
來到這原始自然的翠綠清幽小境,仿佛來到後花園,或許是冷門路線,從未走訪,沿途森林美景都讓人驚喜,從怕生迷途轉念成驚奇之旅。
一步一步地讓我忘了身在何處,越往裡走去,越是景色宜人,輕快悠閒地漫步這片原始森林,視覺感觀換來的是絕美風景。
登山社團熱心製作的路標,寫上日期。避免新手找不到路,就想拿起電話找救援單位來找他。
路線相當清楚,眼睛望去容易看出這是人走的路,不是獸徑。
轉眼間山徑開始寬闊,山徑遇到電纜線往下直走,寬敞到有如車道。
寬敞的山徑映入眼簾的是充滿著活力生命的綠林裡,這時已經放下心驚膽跳探路的心防 ,這電纜線是通往波津加山三角點,開始為登山客帶路。
山境二旁是綿延幾百公尺筆直的樹林,地上撲滿了闊葉地毯,正迎接我們到來準備最後一哩路,徜徉漫步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讓人心曠神怡與舒壓放鬆。
沒多久來到最後一個緩陡坡,再一分鐘就抵達第二廢棄工寮,從這位置再三分鐘就抵達波津加山三角點。
幾次來到這裡都已乾枯樹根,來作為「到了」最終 地標,找路的心訪也放下定心丸。
這陡坡上去就是廢棄工寮,即將抵達波津加山三角點。
轉眼間看見了工寮與電線桿。
這座獨棟型鐵皮屋工寮,所在位置正好是波津加山至高點旁,建設與稜脈上一處寬敞平整腹地上,一大房一小房,經過921洗禮依然堅固完整,四周林木茂密擋風遮雨,365天中央空調(中央山脈自然風),萬傾綠地盡情感受森林浴芬多精,大自然與身心靈的結合,清靜無為,讓內在智慧浮現,從這裡徒步到谷關市區僅3小時,晚上則是星空燦爛,寶石閃耀的繁星, 度過浪漫的每一晚,一座沒電、沒水、沒鄰居露天工寮,是非常稀有、不可多得的工寮。
工寮旁有一座非常完整的廢棄電線桿,真的非常稀有的電線桿。
從電纜線、絕緣子、電箱都建在,若曾經拉過這條電線的老員工應該很懷念,其他位置的電線桿也沒有這座這樣完整,不是倒塌就少了電箱,見證了台灣電力工程的艱鉅,一路從谷關電廠從無到有艱難開路架設電線桿,谷關拉電纜線到大雪山林場所須供應電力。
再徒步二分鐘就抵達今天的終點站「波津加山」。
若是假日從工寮幾乎都可以聽到登山客聊天的聲音。
到了一般山友用餐區,天氣好假日一到這裡幾乎是滿座,因腹地寬敞地上好坐又是綠葉成蔭涼快,內行的都會到三角點後方這裡享用午餐,一般新手都在三角點旁用餐,腹地就沒有這裡舒適。
波津加山三角點就在上方,內行的山友都會先到這裡佔位置,把東西卸下準備午餐或者去拍照後回來準備開伙,少了在上面人來人往擠在那裡。
往爬上去就是波津加山三角點了,輕鬆撿一顆雄。
對我來說也是一項重要心願達成。
完成了谷關七雄南北側登山口全紀錄,因工作關係與日常生活關係,等待好幾年這一天終於完成,當下心中最後一塊拼圖此刻鬆懈,才會想繼續探訪其他山頭。
雖還有山友口中的東屋縱走、東波縱走、蝶八縱走、八唐縱走、唐白縱走....之類冷門路線,這些非林務局所規劃的路線,山徑不明或是路徑險峻,不適合一般新手登山客嚐試,絕大都是山友老手或是社團自行開路綁布條造出來的山徑,新手容易造成山友迷途,有山登山客走失報警紀錄,我還沒有想過去走那些路線。
波津加山是谷關七雄中三大展望最好的山頭。
可以看到老五-東卯山、老四-屋我尾山、老么-唐麻丹山。
也可以看到鳶嘴稍來國家森林步道與大雪山林道。
山下則可以看到大甲溪沿岸的松鶴部落與麗陽營區,屋我尾山登山口在他附近上麗陽客運站,下車走9分鐘抵達登山口,是谷關七雄中離客運站最近的一座山頭,還蠻硬的,單程要4小時,來回要7小時,是麗陽營區野戰訓練場,有一位山友說比八仙山硬,反而從大雪山登山口到屋我尾山三角點,單程僅約70分鐘內可以抵達,有山友打趣說他們偷吃步走那一條。
大雪山到這裡我時測二趟一趟邊找路兼拍攝約2小時30分鐘(大雪山到220林道走非大眾路線),另一趟單純不拍照漫步計時,走大眾路線時測是1小時40分鐘,中間沒有休息,回程僅紀錄一次2小時14分鐘,與登山社團掛的路標2小時30分鐘相差不遠,若想走這一條山友依自己的腳程請自行增減路程時間,跟一位台中登山社團的山友聊天中得知,他們都是從谷關登山口直接走到大雪山森林遊樂區43K遊客中心吃午餐,休息過後再原路回到谷關,大約從早上6點開始起登,來回約9-10小時,若以我波津加山慢步計時上到波津加山三角點3小時,在往大雪山遊客中心2.5小時,吃飯休息到起登30分鐘,不快走等於6小時,下山到波津加山到2小時,再下到谷關登山口3小時,等於來回11小時,從早上六點起登下午五點就能回到谷關登山口,不至於摸黑,夏令還可以早上七點起登,登山老手腳程更快,8-9小時幾乎沒問題,但我建議這條路適合老手不適合新手走,除非走過的老手帶路,摸早黑比較安心,這條山境走了三趟紀錄中,有遇到四位獨攀山友是這樣走法,一位沒有再回頭,三位都是下午二點多才準備從大雪山登山口或是220林道回谷關,一看就是登山老手,這條路對他們一點也不陌生,腳程不會是問題,登山社團也有安排從谷關進大雪山出的路線,一日登山單趟6小時內算輕鬆了,前半段爬升二座101,後半段僅爬升1座101。
接下來回程紀錄從220林道開始到大雪山登山口,第一趟時我差一點在這位置迷途,花了五分鐘才找到路,第二趟特別關照那位置怎麼發生的,原來220林道上來遇到倒木左右邊都有布條,大眾路線是走左邊,第一趟來回都是走右邊非大眾路線(所以計時比較久),回程走右邊時最後卻因視角問題方向走錯,路越走越小越荒蕪,路基也越鬆坦,我再回頭退到布條位置,再走一次也是一樣,有點驚慌一下,後來冷靜從倒木另一邊走去,就看到上方樹根有綁布條,在往上方布條走去,下方遠處樹根綁了布條,感覺不對下去等於回到220林道,這時我原地四處看,回頭望眼前方有一根樹上有綁了布條,路蹟也明顯而順利找到回登山口的路,第二三趟走左大眾路線就很輕易的找到回登山口的路線,山友綁的左右二邊都可以走,正確無誤,最後也多會匯合倒木位置,但220林道上來的差路走左邊比較是大眾路線。
回程影像紀錄,簡約拍攝,提供給登山社團、親朋好友揪團、獨行俠...等從這裡出發往大雪山登山口,預防迷途,減少救援單位疲於奔命,新手建議揪伴攀登。
先經過第一工寮。
從第一工寮的路跡幾乎都是沿著電纜線及電線桿而行,這條山徑應該是台電工程人員開出來的山徑。
續行寬敞的山徑。
沿途都有廢棄木造電線桿出現。
上行路跡相當的清楚,布條也都在重要轉角綁上。
遇到具有美感的巨型倒木,登山社團有的會在此拍團體照。
沿途看到很熱心登山社團別上方向指示牌,並寫上時間,讓登山客確認這條路沒錯。
伴隨廢棄電纜線倒引山徑方向。
再遇到廢棄電線桿。
遇到須小小攀爬的位置,若不想攀爬,可以走左邊腰繞直接跨腳陡上。
來到陡上雜草區,大約二分鐘可以通過。
續行路段依然明顯,布條也都一路掛著。
來到一處山徑坍塌位置,倒木巧合在這位置,直行再拉繩陡下,過程大約幾秒鐘的時間。
遇到巨石,請眾生心純善念,從旁而過。
開始膝累累陡上,最上方就是第二工寮。
這裡也有熱心登山社團製作的指標。
其實這裡原本是之字形緩步山徑,但山友開路選擇直直陡上,原本的舊路部份坍塌因而荒廢。
抵達至高點 ,這裡有一處展望點,也是山友中途休息區。
第二工寮就在旁邊 。
工寮旁就是相思林隧道,續行。
來到一處電纜線越過山境的位置,從這裡開始電纜線與山徑各奔東西 。
之後四週景象都是倒木區, 有時要直接跨過倒木或是腰繞倒木,布條都會在倒木後出現導引方向。
跨過倒木 ,建議山友把糖果紙不要隨地亂丟,或是放進登山包裡面,淨山給山神看。
登山客因為人來人往,路跡都還算清楚 。
小小陡坡,上方二邊被沖刷而成的小石壁,從中間穿過。
遇到倒木腰繞,布條導引著方向,在6分鐘就抵達220林道。
過了6分鐘抵達220林道位置,拉繩而上,感謝熱心的登山團體或是山友,提供繩索,讓老弱婦孺輕鬆攀爬。
出了220林道往左走,約二分鐘抵達右上往大雪山登山口。
220林道非常美,讓人療癒身心,我走了三趟都在這裡停留不少時間,因時間還早,不急著回大雪山登山口,好好享受這幽靜林蔭大道,新手或是首登來到這裡也放下心。
到了220林道往大雪山登山口的位置,旁邊正好有一顆阿公級的巨木。
山友在此停下腳步開始休息吃點心,接下來都是爬升路段,讓雙腳好好休息一下,再回到登山口,因為最後僅剩30分鐘的路程。
220林道上來沒多久開始陡上,沿著旁邊披上綠衣的巨大倒木直上。
爬升陡上後立刻左上是大眾路線。
而上去右前方也有布條(我第一趟走過),其實也是條山境,一路都有熱心山友綁布條,雖然最後還是會與左側山徑交匯,但還是建議走左邊大眾路線,比較安心。
從剛才左上後二分鐘,會遇到一棵倒木,請眾生像躦轎腳方式躦過。
接下來的山徑一路陡上,這也是最快抵達登山口的山徑,波津加山谷關線比較人性化,「之字型」陡上步道,還有人工石塊疊成的步道,比較不傷膝蓋,也少了直接陡下滑落的可能。
經過10分鐘左右陡上遇到一棵大樹旁的倒木,請眾生跨香爐方式勇敢跨過去,你就出運啦。
跨過後眼前旁邊是一顆巨大棵倒木,剛剛叉路右上也有條山徑,來到這棵倒木後面匯合的位置。
接著準備躦過倒木,過了這裡往回走的路況就蠻單純一條路。
山徑遇到上方一顆巨大倒木,請眾生冷靜默默的通過,有做過虧心事的登山客,腳程可能要快一點,辨識男朋友、好老公、乖小孩最重要的關卡。
接下來的山境靠著布條找,都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有些綁的布條小,可能要多探一下在哪裡,不要急著攀登免得錯過。
遇到一顆相當大刻的「麻花捲」大樹,山徑從旁邊陡上,這顆「麻花捲」大樹膽怯的看到人類從旁走過,因為它逃過50~60年代大屠殺,可能旁邊的親朋好友都被砍伐,只剩他存活下來。
遇到倒木請眾生腰繞或是直接跨過,把握現在還有機會跨樹,以後可能被登山社團或是林務局搬走,就沒有機會跨樹闖關運動。
跨過倒木後剩最後三分鐘即將抵達登山口。
轉個彎看到遠方上有一座木製告示牌,快到登山口了。
膽大心細沿途看布條找路往上攻,終於回到大雪山登山口,看到這牌子鬆了一口氣。
踏到這裡,相信每個人都會自然說出一句話「到了」,放下了心。
回頭看著登山口的模樣,在荒蕪的森林裡小心翼翼找尋布條,一路疲憊不堪陡上,終於回到登山口,回顧今天山境探索膽戰心驚,時間還早,有點依依不捨><...
準備回到43k大雪山遊客中心。
往前走是大雪山遊客中心,往左走是小神木(1.3K)。
大約走100公尺就抵達小木屋區,前面這一棟是617房號,往大雪山遊客中心從這棟小木屋左邊而上。
小木屋左邊腰繞來到柏油路,文明的建築依依出現。
走到大雪山賓館前的景況。
這是大雪山賓館樣貌。
直走左方是旅客用餐的餐廳,後方是小木屋,往右是往遊客中心。
以為結束爬升,真正最後一哩路才正要開始,谷關線最後100公尺爬升讓人印象深刻,每個人爬的喘虛虛,上氣接不上下氣,汗流浹背,有人說心臟都要停了,分二三次停下腳步才走完,這條路也差不多,遇到山友也是喘虛虛,太空漫步一階一階走上去,苦行僧朝山之旅,登頂後四大皆空,當然也可以選擇腰繞走車道而上,皆為緩坡,我想直走會是登山老手的最愛,走貫了捷徑,非捷徑不走感覺不像爬山。
經過膝累累一路爬升到這裡,準備踏上終點,我的一小步是完封七雄南北側登山口一大步,累到笑不出來,傻呼呼的看著左右景象,接下來是回饋自己辛勞的登山之旅的美景--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最著名的「黃昏、夕陽、雲海」,趕在四點左右回到大雪山。
這是43K 大雪山森林遊客中心,裡面有餐廳與自營便利商店,若要止餓可以在此用餐,遊客中心旁有提供飲水機讓遊客泡茶暖暖身,這棟三樓是觀景台,可遠眺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鳶嘴山、稍來山等群山。
這也是從大雪山登山口的優點,買了門票,輕鬆撿波津加山,原始森林的美,比起谷關往波津加山的美,一條是走在悠哉的森林小徑,一條是沒完沒了的坡真陡步道,路程短又能欣賞波濤洶湧的雲海及夕照。
這套自費買的台灣品牌服飾,現在越穿越像個登山客,原本穿運動服後來換上這套後 ,原來專業服飾會帶給人信心及放心,加持後越來越敢衝,樹根刮到或是滑落也不擔心褲子破,被山神笑,這牌的褲子讓我欣賞他的口袋設計都有功用,彈性布料讓我爬升跨樹腳步相當的自如,不會卡卡的,在元旦三天都在鳶嘴山攀,相當自在的褲子,上衣也很保暖,12度在大雪山林道騎車不須要穿外套,比較過阿姨們最愛的狼爪牌登山褲,我喜歡穿這一件褲子,經過幾趟谷關七雄的任何地型攀登滑倒,相當耐磨,決定庫存二件,波津加山大雪山首趟探路,這套盔甲我的焦點心思全都放在找路,不須放在身上。
《後記》這條非常原始的山徑,還是建議揪伴同行,若找不到伴,請冷靜找布條走正確的方向,留意去程周圍環境的大地標,回程辨認用,歡迎分享我的文章給想走這條山徑的山友,讓他安心回到登山口,也請把垃圾帶下山,糖果紙記得放好一點不要掉出來(建議不帶有糖果紙的糖果與有果皮的水果上山),女性尿尿完,請用水沖洗,不要把衛生紙留在原地,讓野生動物誤食與生態破壞。
首趟走大雪山登山口,約在下午三點回到這裡,四周無人,精神狀態還不差,時間還早,我不及著回到森林遊樂區欣賞夕照雲海,在這位置休息自拍起來,因為一直角度無法抓好,一直反反覆覆來回樵相機的角度,秒數設10秒自拍時間,有充裕的時間擺姿勢,不知道幾次我在相機前僑相機角度,忽然身旁有清楚的聽到有二對腳步聲往上跑,我當然馬上頭往上抬,人呢?在往上看,往下看都沒人,一般山友也會在指標牌停下腳步,我站起來四處看,也看不到車尾燈,在這位置待了20分鐘才離開也沒看到半個人,回想起來有三種可能,一是我的聽覺誤解,二是另一個世界一對跑山的登山客,三是台灣黑熊,台灣黑熊出沒這裡早已有耳聞,這裡是牠的生活圈,我自己也在這條山境探路遇到牠在叫春,至於另一個世界的山友,也沒打擾我拍照,跟山友一樣走他們自己的路,我自己也曾經在某一座山白天遇到過半透明善良的先人(因為不遠處看到他的居所),這一天也就當作正常沒事,淡定回到大雪山遊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