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三大尼僧道場│台中縣八景之首│巴洛克式建築寺廟│后里毘盧禪寺 台中市后里區寺山路1000號
這是一座非常乾淨寂靜的寺廟,全台難得一見歐式巴洛克式建築外觀的寺廟,不管是平日或假日,當你走進這座寺廟山門,眼前像似時間靜止般的悠然雅靜,踏了緩慢的步伐好奇的望著四處一景一目,鈍時你的心境開始慢慢沉靜下來,你的傲氣隨著寺廟的莊嚴,在台中市難得找到一處如此平心靜氣,洗滌心靈的地方。
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遠開我熟悉文明決定離開人來人往繁忙塵囂的城市邊緣,尋找一處可以讓人靜下心,放空情心,洗滌心靈的旅行,渡過假日愉快時光,舒坦身心。
這是平面位置圖,若沒有這地圖第一次來探索。不太好找。
從山中高后里交流道下,接快速道路,切入后科路,往后里市區開就可以看見這座加油站,往右轉就是后里馬場。
走到后里馬場正門,右轉到底會遇見營區再左轉。
大約5分鐘就可以抵達這座寺廟前停車場。
來到了停車場前的景象。
從后里馬場走進到這裡山幽路闢,已經能感覺到綠意盎一片寂靜的地方,假日幾乎也沒有什麼人來這裡造訪,除非已經安排好這景點或是租借鐵馬的遊客往這裡探尋,這是一處可能人民被遺忘的歷史景點。
這座后里毘盧禪寺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3年破土興建(民國十七年十二月六日,直到十九年才宣告完工),台灣中部著名佛教聖地隱藏在后里馬場旁的一條蜿蜒小徑上進入,抵達山門即可看到悠然雅靜的毘廬禪寺挺立於山林之中。望著山門兩側對聯「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北伐戰爭期間,北洋軍閥秀才將軍吳佩孚將軍(北洋軍閥的真正頭目,曾經登上過《時代》雜誌,成為美國人心中的中國最強者。)所題字。
走進了這裡望了四周環境與世隔絕,世外桃源,綠蔭濃郁,蟲鳴鳥叫,令人心曠神怡。
踏上了石梯,有著一股悠然雅靜的景致映入眼廉。
終於來到一座隱藏在山林中清幽的古禪寺-毘盧禪寺。與「基隆 月眉山派」、「台北 觀音山派」、「高雄 大岡山派」並列為 台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毘盧禪寺與新北市中和圓通禪寺和高雄市阿蓮大崗山龍湖庵,並列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尼僧道場。毗盧禪寺建築為西式巴洛克式建築,帶有歐洲浪漫的氣息,和一般傳統的佛寺的中式建築不同。毗盧禪寺附近風景秀麗,加上后里馬場就在附近是一個孝親攜家帶眷欣賞寺廟之美,舒坦身心健走養身不可錯過的景點。
寺廟創建於民國十七年,佔地約3500多坪,為日據時代豐原地區的豐原望族呂厚奄先生之女創辦,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及釋迦牟尼佛,是一座庭院寬闊的半西式廟宇,這寺廟創建人妙塵上人生的四名女兒及2名姪女秉承遺志,排除萬難,尋覓經年,終於覓得現址計五千六百坪,民國十七年十二月正式動工興建。已故妙本法師秉先人遺志,積極推動院務,先於民國四十六年,在寺院西側完成多寶塔一座,上奉妙識的舍利外,下供善信寄骨之用。民國四十七年設自來水道,以補山泉之不足。四十八午擴建登山道路,並鋪設柏油,把「毗盧禪寺」建設成一座名聞全省的名剎。原本有意開闢成兒童遊樂中心,以達廣結善緣之宏願,現在只有給後人繼續完成了。
而這座寺廟台灣難得一見,可能是唯一的是庭院寬闊的半西式廟宇,其中以「巴洛克式建築」的大雄寶殿,氣質最為出眾,(巴洛克式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日治時期的台灣寺廟建築受到多元外來文化的影響,大多顯現出程度不一的文化混雜性格,設計者將傳統的祭祀空間轉化為現代性大型集會堂空間與西式樓房建築,兼顧儀式、參拜、教育講習以及休憩等多重功能,滿足了主導者與使用者的實用需求,也反映出時代建築風氣的演進。
毘盧禪寺建築群不同於傳統寺廟形式的嶄新風貌,遂成為神岡呂家家族精神與現代化價值觀的具體象徵。故而后里毘盧禪寺建築在他們的主導下,受到日治時期官方公共建築所引領的西化潮流影響,從1930年代完工的大雄寶殿與廂房、山門、庭園,以至戰後增建的圓頂納骨塔(多寶塔),都積極嘗試西洋樣式風格與新興構造材料。
后里毘盧禪寺其實於聞名中外的霧峰林家名門有著歷史淵源,因為這寺廟創建人妙塵上人生於民國前25年,為前呂厚庵是前清朝秀才(呂厚庵先生的長女(生了四個女兒),她的媽媽來自霧峰名門閨秀的林家之淑媛。在那年代考中秀才是可以不用當兵(免服兵役),連到公堂都不用下跪的特權。
這綠草如茵的古寺竟然位於八仙山支脈太平山山麓,非雪山支脈。
這裡的寧靜,讓人沉默,這裡的靈境,讓人平坦,而這裡的寂靜,讓人洗滌心靈。
另外門匾「毘廬禪寺」四個大字更是抗戰時期吳佩孚將軍之親筆,足以窺見毘廬禪寺年代之久,遠秀才出身的 吳佩孚,任官清廉,個性剛直;北伐時期,統兵25萬,為 直系軍閥最具實力者,是第一位登上 美國「時代雜誌」的 華人。
坐下來享受片刻的寧靜,是我來到這裡的原因,在當客委會桐花志工約六年時間,路過偶爾會進來這裡休息清靜一下身心,這裡實在太安靜了。
穴居野處,古色古香,此處顯得格外清靜怡人,是尋幽訪勝絕佳景點。
你可能不知道毘盧禪寺緣起於台中市神岡區望族筱雲山莊的呂氏家族,因為妙塵上人就是出身在台中豐原(神岡)「筱雲山莊」呂氏大家族裡,呂氏家族最著名的最為後人熟知的是以音樂聞名的呂泉生,其名作〈搖籃曲〉(也有人稱為〈搖嬰仔歌〉之搖籃所在地即為筱雲山莊。知名作品包括〈丟丟銅〉、(宜蘭民謠編曲)、〈杯底不可飼金魚〉等,被尊為「臺灣合唱之父」。在四五年級那時代的小孩應該多會聽母親唱著「嬰仔嬰嬰睏, 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哄小朋友快快入睡歌聲;來到了童年哼唱著「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 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年紀稍長後則常常跟夥伴們一起歡唱著「飲 啦!杯底不可飼金魚,好漢剖腹來相見……」。當時還以為這些曲子都是古早時 代流傳下來、不知作者是誰的民謠,原來都是呂氏家族-呂泉生的心血創作。
古寺二旁有顆巨大枝繁葉茂超過百年老樹的琉球松,巍然矗立,嘆為觀止。
特別是「毘盧曉鐘」被列入台中縣八景之首,不過這是台中縣市還未合併升格時所做的票選。在張達修先生全集(毘盧曉鐘)「醉草園詩集卷三十八」講到 : 精廬高倚太平山。百八鐘傳曉岫間。戞擊念霜天欲曙。錚瑽入耳俗全删。聲飄後里雞三唱。韻度前溪月一彎。清磬答餘喧梵唄。何當晨課聽禪關。
當時台中縣市未合併前的八景為谷關泉韻、毘盧曉鐘、梨山曙色、鐵砧劍井、霧峰籠日、甲溪掬月、鰲江晚眺、清水靈泉(也就是1962年張達修醉草園詩集提到的台中八景。)
后里毘盧禪寺這裡也擁有著八景景致為東山採蕨、七星含煙、溪谷楓林、曲徑梅櫻、中峰遠眺、奇石靈泉、落日梵鐘以及夜燈萬點。
而位於禪寺後方並設有將近800公尺的登山步道曲徑通幽,忘卻俗慮,坡度平緩易行,不須要勇腳老少咸宜,路程約10幾分鐘就可以抵達至高點。
每年的四月底春夏轉換季節時,這裡也開滿了桐花,如雪片般的從天而降,那落英繽紛,思情畫意,非常浪漫,因此係稱為四月雪。
走在這幽深的樹林,茂盛的野草的山中登山小境,綠樹散發出的芬多精,漫步在其中,輕鬆愜意。
漫步輕快走在這條森林步道是怡然自得。
這是一處可能被遺忘的歷史景點,在台灣政客不斷的都市更新計劃建設撈錢,台中的根已經慢慢消失,唯有在都市找到一處未被破壞百年古蹟清幽寧靜是這景點不太容易,對於假期想找一個寧靜舒緩身心,沒有人來往人的地方靜下心休憩,讓心靈獲得放空舒緩的地方,我想我會推薦這裡,這裡沒有像對面苗栗三義九華山大興善寺滿滿喧嘩的香客,這裡是一處尋幽訪勝絕佳景點,安排參訪停留的遶一圈時間60分鐘應該夠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野餐泡茶喝咖啡聊是非、打坐唸經發功、烹飪佳餚供奉五臟廟、睡午覺補眠、一個人滑手機自言自語、親子躲貓貓不趕路可以安排停留久一點渡過整個午后時光。
國道1號下豐原交流道至豐原市→沿著台13線北上→后豐大橋→依馬場指標右轉約3公里→在馬場前方叉路右轉→沿山路約2公里。
週邊景點:
后里馬場│后豐鐵馬道│中社觀光花市│麗寶樂園│澤民樹│台糖月眉觀光糖廠│泰安舊火車站│台中麗寶OUTLET MALL│泰安派出所櫻花龍貓森林(森林隧道)│泰安落羽松(如光山寺旁)│泰安落羽松林(泰安國小)。
【旅行吧,說走就走,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充實的回憶】
我們人生的旅程只有一張單程車票,生命的列車一直往終點站那裡開過去再也不會有回程,歲月隨著每到了一站,看見那美麗的景致,你可以選擇把握人生下車探索那裡的世界,但有些人總是會告訴自己把錢賺夠了省下來,等待退休後再去享受。結果退休後,因為年紀大,身體差,行動不方便,哪裡也去不成,當你躺在病床面對天花板,開始想起早知道何必當初,卻是後悔的開始,因為考慮太多,有些事現在不做,將來到老也不會做了,坐而思不如起而行,不要想太多不須要考慮太複雜,想到不用計劃,不須再到處請求朋友陪伴跟你一起去旅行,活在當下說走就走,享受自由自在一個人的旅行,不用害怕,因為台灣景點平日到處都是人,旅行的列車,天天都為你打開,走吧,趁活著不須要人攙扶,整裝待發到你最想去的地方,去你尋求你要的人生的答案。